《投資自己》Go Fund Yourself

讓錢替你工作,創造理想人生

· 自我成長,理財致富,閱讀筆記
投資自己:透過七大步驟,過上最好的財務生活

投資自己:Go Fund Yourself—讓錢為你服務,創造理想人生的七大步驟
作者|愛麗絲・泰帕兒(Alice Tapper)
出版社|春天出版

重點摘要

《投資自己》主張:把錢的麻煩自動化,把時間還給人生。
 

作者愛麗絲・泰帕兒以七個可執行步驟,從擺脫負債到開始投資,協助你把工作、消費、儲蓄與投資整合成一張行動藍圖。
重點在複利 × 時間,以及用自動化取代意志力,把資源投入「讓你更強」的地方:技能、健康、工具與睡眠。

金句「何不幫未來的自己一個忙?」提醒我們:理財不是犧牲,而是為未來幸福進行配置。

先把理財變簡單,才有空把人生過好。
《投資自己》Go Fund Yourself(春天出版)|愛麗絲・泰帕兒(Alice Tapper)

推薦給這些人

  • 正在從零開始、但想用簡單系統改善生活的人。

  • 想把「財務」與「職涯/健康/關係」放在同一張藍圖思考的人。

  • 追求更有餘裕的日常,願意用一年、三年、五年去耕耘的人。

Section image

為什麼是「投資自己」?

人生最大的資產,其實不是帳戶裡的數字,而是你本人

《投資自己》由英國知名 IG 理財創作者愛麗絲撰寫,她透過自身管理顧問背景和行為經濟學專業,提出七個可執行的財務步驟,告訴我們如何用工作、消費、儲蓄、投資等具體做法,把錢的麻煩簡化,把時間還給生活。書中強調,理財不只是省錢,而是學會讓錢真正為自己工作,過自己想過的生活。

  • 投資自己的三個面向:時間(專注力、休息)、技能(能創造收入的能力)、健康(可持續工作的能量)。

  • 核心方法:把重複又耗神的事自動化,把改變人生成果的事固定化(寫作、學習、運動、睡眠)。

把理財裡那些無聊又耗時的事自動化,專注在自己的時間。

書的亮點與作者風格

  • 行動導向:從擺脫負債、找到熱愛的工作,到啟動投資,步驟清楚、可落地。

  • 語氣親切:像朋友聊天,不賣神技,也不堆艱深術語。

  • 全方位視角:把工作選擇、消費決策、儲蓄與投資放在同一張人生地圖上。

  • 行為經濟學小技巧

  1. 預設值(Default):把「儲蓄先於支出」設定為系統預設。
  2. 損失規避(Loss Aversion):用「不想失去已累積的進度」來維持習慣。
  3. 選擇架構(Choice Architecture):減少投資選項,避免選擇疲勞。

這不是「看完就熱血」的書,而是「看完就能做」的書。

Section image

GFY 七步驟地圖

GFY (Go Fund Yourself)

  1. 盤點現況:做一份個人資產負債表現金流表,知道錢從哪裡來、往哪裡去。

  2. 整頓負債:先確定利率,搭配雪球法(由小到大)或雪崩法(由高利到低利)清償計畫。

  3. 建立緊急預備金:目標 3–6 個月基本開銷,放在高流動性帳戶,讓生活先穩。

  4. 自動化現金流:薪資入帳→自動分流到「儲蓄/投資/必要支出/玩樂金」,把好習慣鎖進系統。

  5. 提升收入能力:談薪、水平轉職、接案、副業;把學習與作品化輸出成可變現資產

  6. 簡單且長期的投資:以指數化投資為核心,設定資產配置與再平衡規則,避免情緒交易。

  7. 風險控管與持續檢視:每月 30 分鐘檢視,必要時微調;重點放在紀律,而非短期績效。

「投資自己」實作:30–60–90 天

前 30 天|穩定能量

  • 每月定期定額自動扣款:緊急預備金+ETF 長期投資,確保儲蓄與投資能定期執行。

  • 建立睡眠守門員:固定睡眠窗口、白噪音與眼罩,下班 30 分鐘伸展與步行,幫助身體放鬆與重置生理節奏,讓身心逐漸進入恢復狀態。

  • 刪除高頻但低價值的支出(例如無感訂閱),減少無感開銷能釋出資金用於投資自己,讓每一分錢支出都更有意義。

第 31–60 天|建立輸出

  • 微學習清單:通勤或休息 20–30 分鐘,針對「工作效率/軟體工具/財商」建立單點技能,讓碎片時間轉化為累積知識的機會,可使用 Podcast、線上課或短影片學習,使學習成為可持續的小習慣。

  • 每月一次資產檢視 30 分鐘:確認現金流與投資配置是否偏離,並記錄資產變化趨勢與心得,持續追蹤是否達成月度或年度目標,讓檢視過程成為財務成長的反思時刻。

  • 與主管或客戶進行一次價值對話:對齊期待與可加值的任務,釐清雙方需求與目標,尋找能展現專業價值的機會,例如討論專案優化、職涯發展方向或未來合作(鋪路談薪或接案)。

第 61–90 天|擴張現金流

  • 選一項迷你副業試點(如週末 4 小時服務)驗證市場需求,並可根據興趣或專業選擇方向,例如線上教學、寫作接案、電腦維修或咖啡活動策劃等;同時評估時間成本與可持續性,透過預售或試營運方式觀察市場反應,讓副業從小規模測試逐步成長。

  • 再平衡投資配置:設定「績效日誌」記錄每次調整的依據與理由,追蹤投資決策過程,幫助避免情緒化操作並提升檢討與改進的精準度。

  • 把有效的習慣固定化:寫成 SOP(例:薪資日流程、月度檢視清單),確保這些行動成為日常節奏的一部分,讓好習慣能持續累積成長效益。

這些小動作讓我穩穩前進,每天都在幫未來的自己一個忙。

Section image

個人心法:五個關鍵

  1. 複利 × 時間:越早開始,越能讓時間放大成果。

  2. 自動化 > 意志力:把正確行為預先排程,留給自己「不放棄的空間」。

  3. 投資自己優先:課程、健康、工具、睡眠,能提升效率與韌性的支出都是投資。

  4. 把風險留在系統設計:限額、分流、白名單消費,而非臨場硬撐。

  5. 現金流彈性:保留緩衝,遇到意外才不致打亂長期策略。

常見誤區 × 反制策略

  1. 只追求高報酬,忽視風險

    • 優先建立緊急預備金,確保資金安全後再進行投資規劃。
    • 強調資產配置與定期再平衡,避免因市場波動追漲殺跌。
  2. 依賴意志力維持習慣

    • 善用自動化工具與環境設計,例如設定預設值、建立拆帳機制,或消除干擾源,減少對意志力的依賴。
  3. 資訊過量,行動不足

    • 專注於「單一關鍵行動」,如每月固定日期自動扣款,或每週安排 30 分鐘檢視財務狀況,將知識轉化為具體行動。
  4. 試圖一口氣完成所有優化

    • 採取 30–60–90 天分階段實施策略,逐步推進改善計劃,避免因過度追求完美而半途而廢。
  5. 將省錢與匱乏感劃上等號

    • 為省下的金額賦予積極意義,例如命名為「自我成長基金」或「夢想旅行基金」,提升理財的正向動力與成就感。
Section image

立刻可做的 5 個小步驟

  1. 設定定期定額與自動轉帳(把好習慣上鎖)。

  2. 建立緊急預備金目標(先求活得安穩,再談報酬)。

  3. 做一次支出盤點(找出 1–2 個可永久關閉的浪費)。

  4. 排進行事曆:每月一次資產檢視 30 分鐘

  5. 選一個讓你變強的投資(課程/工具/醫療保健),本月就下單。

給正在閱讀的你

  1. 你今天為未來的自己做了什麼投資?

  2. 在生活中,你最願意為自己投資的是什麼?時間、技能還是健康?

  3. 你認為理財中最讓你感到困難的是什麼?是理論、行動還是心態?

本書金句

「何不幫未來的自己一個忙?」

為什麼喜歡這句?因為它抓住了理財的核心精神——不是當下犧牲,而是為了未來幸福投資。
它鼓勵讀者每天都做出長遠有益的決定。

Section image

結語:把好習慣鎖進系統

複利需要時間、時間需要紀律、而紀律需要系統。
當你把儲蓄與投資自動化、把學習與休息固定化,每一天都在替未來的自己加碼
不必急,穩穩做,成果會在三到五年後清楚浮現。

非常推薦這本書給想擺脫理財困惑、希望透過實際步驟改善生活品質的朋友。
不論你是理財新手還是已有經驗者,都能從中找到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和激勵。
希望大家讀完後,也能留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行動,讓我們一起投資自己,過上更好的生活!

  • 投資自己的三大面向:時間、技能、健康——這些會決定你能走多遠。
  • 七步驟地圖:盤點→整債→預備金→自動化→增收→長期投資→風險控管。
  • 方法論:用自動化取代意志力,用固定化(例行化)放大長期成果。
Go Fund Yourself: What Money Means in the 21st Century, How to Be Good at It and Live Your Best Life

愛麗絲.泰帕兒 Alice Tapper

自認為是金融怪咖。愛麗絲成立了和個人理財相關的線上社群平台:Go fund yourself。 在Instagram上,她定位該頁面主打分享簡單管理金錢的小撇步,每個星期都會張貼一些理財小點子,讓管理金錢不再那麼讓人頭疼,而且充滿樂趣。 愛麗絲是管理顧問出身,主修經濟學,擁有行為經濟學碩士學位。

以下是一些 YouTube 延伸閱讀的影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