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網站
返回網站

ETF的優勢與弱勢

好投資不養一支嗎?

作者:夏鳶

· 個人理財

ETF (Exchange Traded Fund) 全名為「股票型指數基金」,內容在於追蹤全球市場,且可一次購買多種標的;換言之,投資方式是股市中的基金。

ETF的特色包含穩定、省時間、低成本。能夠節省很多研究個股的時間,也不會讓人研究完依然摸不著頭緒,難以抉擇要買哪一家公司的股票好呢?

現在這個社會,不一定每個人會有養寵物的需求或生小孩的計畫,但絕對值得養一支好的投資標的!

五點優勢

  • 交易簡單且流通性佳

ETF的交易方式跟股票相同,只要投資人有證券戶,便能夠在股票交易時間內,在其市場買進或賣出屬意的ETF。因ETF本身追蹤市值大、流動性高、交易數量大的標的,同時具備高流通特性,不用太擔心買賣不掉的問題,且比共同基金申購與贖回手續方便很多。

  • 成本較低

ETF的管理策略是追蹤指數,用低成本便能夠分散投資買到各國的股票、債劵、原物料、投資商品等等,不容易受個別公司影響績效,跟共同基金由經理人主動布局的基金相比,平均管理費才0.3~0.4%,成本便宜很多,就連交易稅,僅僅為股票交易稅千分之三的三分之一,才約莫千分之一。

  • 低風險好管理且透明化

ETF追蹤各種指數,只要先判斷產業趨勢發展,即可用一檔ETF投資一籃子股票,不會因單一股票的波動而承受太大壓力。

而全球各國的指數成分權重資訊皆有揭露,內容組合是公開透明,隨時都能透過發行券商或是證交所查詢到成分與佔比。

  • 什麼都有,什麼都不奇怪

ETF追蹤的指數類型十分多樣,國家、產業類別、概念股、債券、外幣、原物料…等,假設你喜歡某概念股,便能夠買關注集合那個概念股的ETF,不用擔心單買個股可能買到較弱勢的標的。

不像股票或是其他金融商品可能因為國家不同、投資平台不足或是資金不夠而無法交易。小額的資金也能夠做到布局各類型股票的操作策略,有更靈活的投資方式。

  • 被動投資,汰弱留強

不需靠特定的基金經理人選擇成分股,大多數ETF都屬於被動式投資,以追蹤股市、產業或商品等指數為投資目標,不是為了打敗大盤,而是跟著大盤走勢移動。

每檔ETF有各自選擇成分股的標準,每年會有固定的時間檢視,有汰弱留強的機制,讓此檔ETF保持在相對理性的狀態,不用擔心個股因公司財務或經營問題影響,確保處於穩定的成長績效狀態。

優點有時也是缺點,端看如何應對

五點弱勢

  • 市場風險

雖然ETF是為了分散風險,不過若遇到整體性的市場風險,依然很難避免。以2008年金融海嘯為例,全球金融環境受到影響,股市也遭到重挫,指數型基金也迴避不了。ETF是一個投資組合包的概念,即使包含了很多個股,可以讓投資人免除單一企業的風險,但是仍需承擔系統風險。

  • 流動性風險

大型的ETF每日交易量都很多,但當整個市場成交量下跌,小型的ETF就不容易流通,有可能出現一天交易量不到十張,那時便要特別留意。

  • 不適合短線進出

買賣ETF基本上是為了長期穩健地投資,不建議短線操作,績效無法像單股那樣明顯的高低起伏,頻繁的進出也會增加交易成本,對於追求在短時間內得到高報酬的人來說就不太適合。

  • 追蹤誤差風險

追蹤差異 (Tracking Difference,簡稱 TD) ,指在某一段時間內,ETF與其追蹤指數之間回報的差異;追蹤誤差 (Tracking Error,簡稱 TE) ,會計算出 ETF 與其追蹤標的之間的一致性,並以回報的波幅顯示。

常見造成追蹤誤差的原因有兩種,一是因為ETF內含手續費、交易稅、管理費等,這些支出會被算進 ETF 的績效當中,使得績效與追蹤的指數偏離。二是流動性問題,當市場上成交量低或缺乏交易對象時,基金發行商可能無法即時取得標的成分股而導致誤差。

  • 匯差風險

若投資人購買國外的ETF,便會出現匯差的風險。假設當台幣對美元貶值,你的ETF就可能會降低報酬;反過來說,如果台幣對美元貶值,你的投資績效就會變高。投資前可以稍微了解一下匯率,免得因匯差而減少了最後的報酬。

ETF是在股票市場中的基金商品,其特性能夠讓小資族、時間有限無法盯盤的投資人做靈活投資的運用;而對於有在操作個股的人,可以與ETF做搭配,彈性地做為避險策略來使用。

 

小資族真的很適合先從養一支ETF開始,越養越久可以成為穩定的儲備糧食!

訂閱
上一篇
什麼是ETF? 為什麼大家都在討論
下一篇
新年計畫之前 先決定好今年最重要的一件事
 返回網站
取消
所有文章
×

快要完成了!

我們剛剛發給你了一封電郵。 請點擊電郵中的鏈接確認你的訂閱。

好的